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城镇资讯-全面了解城市动态

主城空间结构拟分中心城和主城片区 济南提出了“一主一副,两城三轴多圈”的市域城镇格局

时间:2024-07-28 22:44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35 次
10月26日公示的《济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简称规划草案)在未来城市空间格局上,提出了“一主一副,两城三轴多圈”的市域城镇格局。特别是对主城空间结构进行了新划分,引入中心城片区和主城片区的新提法。

主城空间结构拟分中心城和主城片区 济南提出了“一主一副,两城三轴多圈”的市域城镇格局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图

  10月26日公示的《济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简称规划草案)在未来城市空间格局上,提出了“一主一副,两城三轴多圈”的市域城镇格局。特别是对主城空间结构进行了新划分,引入中心城片区和主城片区的新提法。

  主城空间划分两种片区类型

  在规划草案中,济南设置了主城—副城—县城—城镇圈的市域城镇体系。主城不仅包含了济南传统意义上的老城区、东部城区、西部城区等中心城区,还包括了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以及章丘、长清、济阳的城区。上述范围即是济南国家中心城市功能的主要承载区。

  延续此前规划,副城包含莱芜和钢城两个城区,是省会城市的副中心。两个县城是南部门户平阴、北部门户商河。

  城镇圈作为郊区空间组织和资源配置的基本单元,发挥外围城区、县城和重点街镇对乡村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如刁镇、绣惠等街道,玉皇庙、贾庄镇组成的城镇圈。

  多年前,济南曾提出了“原子”城市结构,即1个主中心、1个副中心、5个次中心、12个地区中心和2个卫星城。随着城市的建设发展,这一城市结构有了新的变化。

  规划草案的另一亮点是对主城空间结构进行了划分。主城划分了两种片区类型:中心城片区,包含西城片区、中城片区、东城片区、孙村片区、临空片区、黄河北片区;主城片区,包含章丘片区、长清片区、济阳片区,以及位于中心城片区的外围。

  其次,还划分了城市主中心、城市副中心、片区中心、地区中心的四大层级。城市主中心为中城片区和东城片区的部分区域,将是传统意义上的老城区和中央商务区等区域组合。

  城市副中心为大桥,也就是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的中心。

  片区中心包含西客站、东客站、唐冶、孙村、临空,以及章丘、长清、济阳。

  地区中心包含美里湖、党家、泺口、柏石峪、华山、雪山、董家、崔寨、孙耿、桑梓店、章丘创新港、长清大学城。

  新规划大小“米”字形交通网

  日前出炉的《济南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提出,在基本建成交通强国样板城市的基础上,2035年基本建成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规划草案在确认创建国际综合交通枢纽目标的同时,还细化提出构建高效综合交通网络、打造多元绿色出行模式的三大目标。

  规划草案中提出了“双123”格局,构建海陆空一体的国际内陆港枢纽体系总体格局,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和对外综合运输大通道。在构建全国123出行交通圈中,济南1小时通达省会经济圈内城市,2小时通达省内各市,3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全球123快货物流圈中,1天货物送达省内,2天送达国内,3天送达国际主要城市。遥墙国际机场提升枢纽服务能级,打造“面向国际、辐射周边区域”的航空枢纽,满足5000万人次旅客吞吐量、50万吨货物吞吐能力要求。构建多向连通的高铁枢纽体系,形成“9个方向、13条干线”通道,强化济南市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以小清河复航为契机,促进内河水运复兴,打造河海直达的黄金水道,形成“三干多支”的内河航道网络。

  众所周知,济南正加快形成“米”字形高铁网络,而在规划草案中,济南还将形成两个“米”字交通网——大“米”字形高速(城际)铁路网、小“米”字形市域铁路网,实现济南市域各区(县)城区至机场1小时可达,10万人以上城镇的轨道交通站点覆盖率约95%。

  形成“二环一联十六射”高速公路网,实现市域建制镇30分钟上高速,镇级以上中心之间1小时出行可达。完善城市路网体系,推进快速路、主干路网建设,中心城区建成区路网密度不低于8公里/平方公里。

  根据规划草案图示,为落实上述愿景,规划济南至沧州铁路通道、济邢铁路、济南至聊城铁路、济莱高铁延长线,市域铁路规划连接济南北站、遥墙机场的济南至淄博铁路,连接长清站、市中站、历城站的长清至历城联络线,济济(宁)铁路、济泰铁路规划再次出现在该规划草案中。高速公路方面,规划济南至宁津(雄安)高速和新建济南至临清高速、济南至东阿高速、济微高速。

  在公共交通方面,规划草案提出多元绿色出行模式,打造“多元公交+舒适慢行”的绿色交通发展模式。到2035年,中心城区绿色交通出行比例不低于80%。做强轨道交通网,中心城区轨道交通站点800米半径范围内覆盖人口与就业岗位占规划总人口与就业岗位的比例不低于50%。完善常规公交和辅助公交服务,形成快、干、支、微+特色公交的“4+1”地面公交网络体系,优化城市公交枢纽和场站布局,巩固主城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100%的发展成果。慢行交通打造宜步行和宜骑行的生活圈,静态交通建立分区域差别化停车供给体系,实施停车需求管理,外围加强“P+R”(停车换乘)停车设施建设。构建智慧化城市交通系统,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网联化、智能化。

  建设“30分钟”城镇就业圈

  规划草案提出了“学有优教”“病有良医”“文有乐享”“体有康健”“老有颐养”的目标。公共教育质量达到全国一流水平,城区基础教育设施步行15分钟覆盖率达到85%以上。全市达到省定基本办园条件标准的幼儿园不低于80%。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全国领先,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达到9张,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6个。建成全国重要的区域文化中心,每10万人拥有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区县级以上文化设施1.5处,市人均公共文化设施用地面积达0.5平方米。建成全国著名特色体育城市,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低于3.0平方米,全民健身设施步行15分钟覆盖率99%,打造具有济南特色的知名群众体育赛事5项。打造高质量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55%,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100%。

  建设公平复合的多层级城乡生活圈,分别是职住平衡的“30分钟”城镇就业圈、以人为本的“30分钟”城镇慢行圈、便利安全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

  打造多元住房供应体系。多渠道增加各类居住用地供应,支撑建设以商品房为主、保障性住房为辅的住房体系。创新乡村住房供给,探索近郊乡村住房作为城市租赁住房供给重要组成部分的实施机制。

  建设品质公园城市。中心城区建成区绿地率将达4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平方米,公园绿地、广场步行5分钟覆盖率90%。构建以“郊野公园—综合公园—专类公园—社区公园”为主体的城乡公园体系,打造千园之城。

  打造现代泉城和国际领先的人文大都会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济南为塑造泉韵文化名城,在彰显城乡文化风貌特色上将塑造“山河新泉城,人文大都会”的城市意象,即打造南纳青山、北携河湖的现代泉城和国际领先的人文大都会。

  济南一方面着手建立完善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覆盖市域历史文化遗产、泉水文化景观及泉域、历史文化街区和传统风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优秀传统文化等;一方面构建“一核、五廊、多片”的历史文化保护格局,保护历史城区及其周边为核心的地区,黄河、胶济铁路、玉符河、小清河、绣江河五条文化遗产廊道,以及与济南历史文化核心价值密切相关的11个文化遗产聚集区。

  推动历史城区保护提升。保护范围东至历山路、南至经十路、西至纬十二路、北至胶济铁路,总面积18.6平方公里,重点保护历史城区格局、肌理、风貌、历史街巷、历史环境、泉·城文化景观等。

  从泰山北麓到黄河以北,济南风貌基底为“南山、中城、北田”,规划草案进一步强化这一全域风貌基底特征。在南部山脉风貌特征区,依托泰山形成的连续开放景观界面,凸显山体森林连绵起伏的生态风貌;中部城镇风貌特征区,融合山水本底,延续“山泉湖河城”,展现传统与现代共生的泉城都市风貌;北部田园风貌特征区,结合徒骇河等河流水系,保护开阔的沃野田园风貌。

  在“南山、中城、北田”全域风貌基底之上,塑造“山河新泉城,人文大都会”的城市意象,突显济南山水景观特征,打造南纳青山、北携河湖的现代泉城。强化文化地域特征,展现齐鲁文化古韵,传承流淌千古的泊泊泉韵,打造国际领先的人文大都会。如依托文化遗产廊道,构建文化展示路线;连接千佛山、大明湖、鹊山,打造城市山水轴线;以“泉道”为抓手,打造济南特色魅力活动空间。

原标题:主城空间结构拟分中心城和主城片区 济南提出了“一主一副,两城三轴多圈”的市域城镇格局

值班主任:高原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4-10-23 05:10 最后登录:2024-10-23 05:10